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文化上栗》之地名溯源(一)探寻上栗历史的足迹

2018-12-24 11:44  阅读:1822 

原创:上栗县文广新局指尖上栗2016-09-30

上栗电视台官方微信公众号

开 栏 的 话

县委县政府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作出建设文化名县的战略部署,这是适应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重大举措,是适应提升上栗综合竞争力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把握了大势,回应了关切!

开辟《文化上栗》专栏,旨在弘扬传统文化,留住美丽乡愁;关注经验做法,激发创新活力;聚焦项目推进,促进大干实干。建设文化名县正当其时。愿本栏目的推出能激发全县在文化领域更多的创新因子,助力我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文化上栗》之地名溯源

地名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城市是有生命的。地名便有了生命的意义,也就是有着和生命一样丰富和深刻的含义。如果这地方有其独有的历史与命运,地名便是这历史命运的容器。

本栏目由上栗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推送

(一)探寻上栗历史的足迹

中国烟花爆竹之乡——上栗

上栗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人类活动呢?

在上栗这块土地上,一万多年以前,从自然条件、气候、地理环境来看,已完全具备了人类生活的条件。七十年代末,在我县赤山镇的宝塔岭、桐木镇的荆坪、鸡冠乡的豆田、上栗镇的施家岭等地陆续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石斧、石刀、石矛、石杯说明早在四、五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劳动、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

石器

上栗原来就是萍实里?

春秋末年,上栗原名“萍实里”。“里”是古代行政区划,相当现在的乡镇。据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记载:“楚昭王渡江获萍实于此,今县北有萍实里,楚王台也。”可知“萍实里”即指上栗一带。

楚昭王渡江渡的正是栗水河。在今上栗镇新建与水源搭界的栗水河上,有香水渡,从这里过河是往楚山必经之道。清杨炳中有《香水渡诗》:“古渡经游轨,而今水亦香。停桡寻旧地,野戍半斜阳。霸业销沉久,童谣岁月长、郎吟还小立,烟霭渺苍苍。”

楚王台

什么时候改名为上栗呢?

据说,上栗之所以叫上栗,还只有二、三百年的时间。

杨岐古寺

这里当时有一片茂密的栗树林,沿着栗河而上,很少有人烟。东晋穆宗永和九年(公元354年),在道士彭云开的倡导下,在栗水河南岸,距离现在南街东面大约二百米的地方,建了一座庙宇,取名“佑神观”。观内有财神、龙王、观音的神像,后殿还有炼丹井。这个道士修身养性、修道炼丹的地方,大概就是上栗最早的建筑。

杨岐寺

万寿宫

唐开元年,佛教传入上栗地区。杨岐山、瑶金山先后建起了寺庙,寺里的和尚经常来这里讲经说法。

瑶金山寺

到了元末明初,栗水河两岸开设了茶馆、客栈和商铺,供朝拜的和尚、过往的客商打尖和住宿。这就是市镇的雏形。

栗江桥

这以后,外地的移民纷纷来这里定居,修建宗祠,架设桥梁。人口日益增多,房舍、庙宇也不断兴建。萍乡、浏阳、醴陵等地的商人来此进行贸易,市面日渐繁荣。清乾隆44年(公元1779年),巡检官郑时敏带领商人和百姓修整街道。

明清时期栗水河畔

上栗老街

到清道光年间,街道已有一里半长,商人和居民达三百多户,成了萍乡北部的重要集镇。

栗水河

由于这里多栗树,而且栗树林多在栗水下游,集镇在栗水的上游,所以取名叫“上栗市”,并冠以“小南京”雅号。

上栗曾经属湖南管辖?

西汉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上栗地区(含今桐木、上栗、金山、长平)属湖南临湘县管辖(据醴陵县志)。东汉初(约公元50年初),醴陵从临湘县析出设醴陵县,时醴陵县境东至萍乡杨岐山,上栗地区仍为醴陵所辖。

栗河晚景

西晋太康年间(公元280-289年),上栗地区从醴陵析出划归豫章郡康乐县(今万载)管辖。《醴陵市志》有“后萍乡杨岐山西南一带从醴陵析出”之记载。

位于小水村的爆竹祖师李畋故居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撤康乐县,上栗地区划归萍乡县管辖。五代十国及唐、宋、元、明、清直至民国初期,上栗地区均属萍乡县管辖。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11月,中共湘赣鄂省委决定,将上栗、桐木、长平3个区划归中共宜萍县委领导。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宜萍县委撤销时,上述地方仍为萍乡县管辖。

2001年元月11日   县政府办公大楼正式启用

新中国成立之后至1971年元月,上栗成为萍乡市下设的一个县级区。1997年12月15日,上栗撤区设县至今。

栗水河畔·老水塔

  部分摄影由袁一萍提供


3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