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文化上栗》之名人概况——杨岐乡 肖炳实

2018-12-24 16:18  阅读:648 

指尖上栗2017-04-21

《文化上栗》之名人概况篇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片疆土孕育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优秀人物,也有着大量彪炳千秋的风流人物,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大显身手。走近他们,就是走近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走进他们,就是汇入襄垣古今的波澜壮阔。 

本栏目由上栗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推送

杨歧乡 肖炳实人物简介

肖炳实(1900年-1970年),又名项平,杨岐乡金鸡村人。1900年11月出生,在萍乡中学完成高中学业,之后考入当时的浙江之江大学。1924年从之江毕业并留该校附中任校长兼国文教师。1926年因参与抗议“五卅”惨案的斗争被迫离开浙江,北上燕京大学国文研究院任教,不久即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任中共北平市委秘书长,市委一些重要文件大都由他起草。不久市委被敌人破坏,原顺直省委指示他离开北平南下上海。以后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党内职务是中共福建省委委员。

肖炳实

1931年夏,中共福建省委被破坏,在被国民党当局通缉的情况下,肖炳实与当时同在福建省委工作的陶铸等化装来到上海,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由于他精通外语,又有多年地下工作经验,党中央派他到苏联第三国际工作。后来由第三国际介绍参加苏联红军参谋部做情报工作。期间,他担任过南方片、大西北片的领导工作。担任过远东情报局副局长,参加过营救美国著名革命活动家牛兰夫妇以及刘仁、宋侃夫等共产党人的行动。

1943年因他与“红参”发生分歧,即脱离了在苏联远东的情报工作,经缅甸归国,按组织安排到贵阳接通关系返回延安。因当时的贵阳秘密联络点受到破坏,肖炳实从此与党中央失去联系,被迫返回老家杨岐。

    虽然与党失去了联系,他仍然在当地积极组织反对反动当局的活动。1949年初,他终于和党取得了联系并重新入党。此后便积极投身到迎接和配合南下的解放军解放萍、浏、醴的工作中来。

    1948年11月,肖炳实到北京任全国教育总工会副主席兼办公室主任。1959年受到错误批判,调中华书局降职任副总编,主编注释《二十四史》。“文革”被诬为陶铸黑线人物,被戴上“苏联特务”的帽子,遭受无休止的批斗。1970年初含冤死于家中,终于年70岁。

革命经历   住所曾为中共福建省委秘密聚点

厦门大学大南3号(原厦大大南新村16号),这是一幢两层的小洋楼,背靠五老峰,面对大海,今天,它就像一位安详的老人,平静地看潮起潮落、花开花谢。

厦大校园里的小红楼

肖炳实曾在此做过谍报工作 

七十几年前,这里并不平静,一次又一次惊心动魄的敌我较量就发生在洋楼的内部。租住洋楼的是肖炳实,其公开身份是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转入地下,中共福建省委的秘密聚会点就是厦大大南新村16号。从1929年冬天到1931年春天一年半的时间里,中共福建省委每月都在这里召开多次秘密聚会。 

这些在血雨腥风、“白色恐怖”中召开的会议,只要有一点点疏忽,就可能招致杀身之祸。据说,连肖炳实都未被告知参加会议的人员名字。直到建国后,肖炳实才获知当年进出他家的人物有叶飞、廖华等人。 

年轻时的肖炳实

肖炳实以教职和社会地位做掩护,保护会议的安全。他的妻子则负责购买食物,为与会人员提供用餐,他的儿子肖纯,尽管当时只有10岁,也要担负起放哨的职责。每到开会时间,肖纯就到楼外场地边玩耍边放风,一有陌生人,他就得跑进来汇报。 

肖炳实暗地里的身份是中共福建省委与党中央联络站的联系人,陶铸是他的直接联系人。除了为省委聚会提供秘密据点外,每回党中央派人来时,肖炳实就安排住在家里;党中央以郑福初名义由上海银行汇款给省委做活动经费,就寄由他转交。 

1931年3月25日,大南新村16号被国民党军警团团围住,陶铸带他摆脱险境。国民党军警冲上洋楼,却扑了空,肖炳实失踪了。他的学生后来成为厦大副校长的傅家麟,在1951年的《新厦大》中撰文追思:肖先生教过我们中国文化史,为同学们所敬仰的一位老师,他不仅循循善诱,还介绍了许多新书……使我对新史学和马克思主义有初步的认识。可是在一天上课时,肖先生不见了…… 

肖炳实曾经避难过的地方,漳州南山寺

其实当时肖炳实并没有逃远,他就躲藏在近邻南普陀寺。原来,陶铸在敌人到来的前一刻带肖炳实逃到了这里。太虚法师是南普陀寺的方丈和闽南佛学院院长,之前,肖炳实就常到这儿与他交流探讨中国文化史,两人对彼此的人格和学养都十分敬重,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外面风声很紧,留在南普陀寺很危险,在太虚法师的掩护下,陶铸和肖炳实到了漳州南山寺。南山寺当时是中共闽南特委的机关所在地,特委书记就是陶铸。后来肖炳实又被转移到泉州,隐藏在开元寺。1931年5月,开元寺广津和尚把肖炳实送上了去上海的轮船…… 

但是,国民党在全国布下了天罗地网。 

图为兰州中山林 

是肖炳实等人脱险逃离兰州的地方

“各军各省市政府饬属一体协缉务获归案究办!”这份编号为第一一五四号的通缉指令是由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亲自签发的,可见国民党抓捕肖炳实的决心。原来设在鼓浪屿的中共福建省委机关被破坏后,中共中央寄给中共福建省委的活动经费就是通过肖炳实转交的线索被敌方侦悉,他们将这一情况上报给国民党省政府,后又密呈国民政府行政院。此后长达五年里,肖炳实处于敌人的重重包围中。

史沫特莱介绍他参加情报工作

就是在这样险恶的环境里,肖炳实并没有放弃对革命的信仰,而是投身于更为险象环生的国际情报工作中。 

史沫特莱

在上海,由美国进步女作家史沫特莱介绍,肖炳实参加苏联红军总参谋部远东情报工作。从1931年到1943年,整整12年时间,肖炳实接受苏联红军总参谋部的领导,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情报工作。他潜伏于上海,却全局负责华南、江西、武汉、南京、上海一带的情报工作,并发展了许多优秀人才加入远东情报工作中。他还挑选了40多名青年,送到莫斯科学习无线电技术,这些人学成后大都潜伏到日本各军事重地建立地下电台。 

1934年11月,肖炳实又一次与敌人进行了斗智斗勇的较量。这一时期,“红参”派肖炳实前往日本开展情报工作。国民党侦悉后,图谋通过外交手段进行引渡猎捕。富有地下斗争经验的肖炳实在国民党魔爪尚未伸到时,便潜回北平。 

肖炳实革命斗争线路图

1935年8月下旬,肖炳实从北平南下到上海,在火车上,他看到了报纸上登着对他的通缉令,他知道只要火车到上海站台,一张大网肯定早已为他张开。于是,肖炳实从苏州下车,住了一宿,第二天再登上往上海的火车。他料定不能直接从上海下车,就在距离上海不远的车站下车,再改坐汽车神不知鬼不觉地前往上海。之后,他的战友和好友史沫特莱保护着他,躲藏在英籍同事家,最后乘船从海参崴转莫斯科。 

在莫斯科,肖炳实从事情报工作的经历和经验被写成文字出版,成为苏联红军总参谋部情报人员的学习范本。 

事迹收进厦大展室

1943年肖炳实回到他的家乡金鸡村,当时他还没有找到中共党组织。但他并未放弃革命,利用家乡金鸡村陈家田的寺院办起文化补习学校,对当地老百姓进行革命启蒙教育;成功地组织了农民抗税斗争和学生的反美反蒋运动。 

肖炳实早年从事地下革命活动的场所

(金鸡村陈家田观音庙)

1949年春天,肖炳实终于找到了党组织!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以萍乡和醴陵为基地,大力发展进步青年,向革命队伍输送人才。解放后,仅在第二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创办的军政大学里,由他审查和介绍的就达600人之多。 

1949年11月,肖炳实奉中央组织部调令进京,在全国总工会任俄文翻译,后历任全国教育工会副主席和中华书局副总编,儿子曾不解地问父亲:“为什么您出生入死,终于迎来了全国的解放,却只当了副总编?”肖炳实教育儿子说:“有多少人为全国的解放而牺牲了,我们能活下来,已是十分幸运,我们应该感到知足,而不应有所抱怨。” 

肖炳实在陈家田从事地下革命活动的庵子

(修缮前)

“文革”期间,肖炳实遭受残酷迫害,含冤而死,享年70岁。 

1979年,肖炳实得到平反,追悼会上,肖炳实去世前所在的党委送来了挽联,上书:“干革命鞠躬尽瘁,为人民奋斗终生!”这也是肖炳实一生最真实的写照。肖炳实的骨灰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2002年,也就是在肖炳实去世32年、离开厦门大学71年之后,在“福建第一支部——中共厦门大学支部暨罗扬才烈士纪念室”里,厦门大学把肖炳实的事迹单独成版收进展室。


1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